相较于人潮涌动的安福路、武康路,东平路显得分外安静,但这条短短的小马路,放眼全上海也非常特别。东平路前史上的风云际会毕竟跟着年月长河消逝,而修建、路途和树木却在韶光里益发沉积,更具神韵。
东平路原名贾尔业爱路,1943年以山东东平改名东平路至今。路途东起岳阳路,西至乌鲁木齐南路,全长仅400米。
东平路1号花园住所始建于1914年,历经两次改扩建。业主原为上海英商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因而修建师选用了英国式风格。修建方式简练,没有杂乱的细部装修,主要由修建体量组合构成的体积感、光影改变和原料体现朴琢的修建美感。
东平路5号始建于1918年左右,1924年主楼东侧扩建桌球房,后期又经过屡次改扩建。修建形体简练,立面构图自在。主立面中心部分为凸起的敞廊,底层为三联券,二层为五联券柱式。坡屋面挑檐不远,有山君窗。除拱券、栏杆外,墙体没有剩余的装修。现为上音附小图书馆。
东平路7号,建于1935年,西欧修建风格的花园住所。修建平面略呈方形,入口处有敞开式接连券门廊,高出地上四级台阶,花瓶式栏杆,拱形券门,线条简练流通。选用跌檐式山墙,门窗、墙角等处以红砖砌成突角隅石状。现为上音附中练琴房。
东平路9号位于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内,为三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历经两次改扩建。修建屋面选用暗红色法国平板瓦,呈鱼鳞状铺设。修建外墙的卵石墙面,是二十年代盛行上海的立面装修做法,门、窗、门廊、墙角等处以水泥仿制突角隅石。房顶设有山君窗,呈法度风格。现为上音附中办公室。
东平路11号为一幢建于1921年的花园住所,又叫罗森菲尔德府第,新古典主义风格。房顶为孟莎式双折屋面,带方形山君窗,南立面设弧形柱式敞廊,运用塔司干双柱。修建形体简练,立面严整,具有对称严肃的特色。
从前院子深深、神秘莫测的东平路在进行了沿街敞开街区的面貌整治和提高后焕新回归,想要更多地了解东平路,就请迎着凉凉秋风走上街头,找寻前史留下的笔触吧。